梁文博是一是位情感细腻,能够将诗的内在和外在一并结构进画面的画家。

在梁文博圆熟的技术之下,往往只要是被他视为了纯朴之物他就会倾心描绘和书写。好像他的绘事几乎不关心“美好家园”以外的事物,他的乡村的描绘,尽为一切生活美德立像。在“赏心乐事谁家院”的诗意歌咏下,他是在用经世的砥砺作爱的指引,赞美生活,和我们分享美好的生活,没有骄矜姿态的侍弄。或者说他在解读诗意的生活是如何的,这对一个充满多样性但又十分缺乏真善美的时代无论如何都是极具独创性的,对“诗意的栖居”有自己的领悟。这很是难得。
在花木描绘中梁文博最爱描绘藤萝,他认为不论花色是浓是淡,藤萝都十分美丽,有动人的姿态,更有人性的光辉。当然这与崇尚田园生活追慕自然品格的中国诗风有关。历代文人的歌咏,文化传说的富丽,为花卉虫兽增添了不平凡的审美意义。对照自然解悟人生、依凭人生意义的感想而挥毫,是我们所说的小品的基本意义。小品在传统中国画历史中就是文人说话的方式。“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浓香沁人,扑面而来。应当说这是梁文博亦是山东美术界近年来少有的“内在有蕴涵,画面有韵律、画意有品位,品读起来耐人寻味”意蕴深广的写意花鸟与人物合璧的力作。

梁文博几十年笔不离手地专事对身边事物的描绘,笔也写秃了,墨也写虚了,境界却更佳、更高了。

当然,只以画境分析梁文博的创作显然是不够的,这会局促和狭隘。如若完整去分析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更应籍以广泛的视角和思考。事实上,即使艺术家的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仍然存在着内在的秩序性。存在着追寻这种意象,或者那种心境的建立时,所做的努力都会保持着理想上与价值判断上的统一性。正是深信如此,我们才会有超逾个体意识表达相同信仰,相同观念的传统性的认知和承继性。于是语言在此充分展现了它的独特性和个性化的魅力。绘画语言,是有风格可循的。
诗意的思与诗意的画,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是一种道统。在我们读到梁文博这些新作品里,不但依然洋溢着他绘画原有的美感——纯真质朴、唯美和醇厚,还有他的善良之恭敬。我所说的清虚只是他的一种画面境界,是我们知道的画家内心复杂情感的一种萌动。(郑岗)

梁文博,1956年生于山东省烟台市,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协中国画人物画艺委会主任,山东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政协九、十、十一届常委,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曾入选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并多次获奖,并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7年获《中国画坛百位杰出画家》称号,其作品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百年中国画大展》、《中华世纪之光中国画提名展》和《深圳国际水墨双年》等画展。出版有《当代中国精品集--梁文博》、《百杰画家梁文博作品精选》等多种画册。